重陽補習班教育月刊

別再放任孩子浪費了 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

※洪蘭語錄:大腦幫你記住壞習慣

最近神經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知道:記憶是來自神經元的改變,習慣化的記憶是直接儲存在神經元的突觸上(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空隙)。

所以壞習慣養成後很難戒掉,因為習慣化的神經元是神經通路的一分子,一旦迴路形成,要很久沒有刺激(不再重複那項行為),神經突觸的聯結才會縮回。

前年拿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肯戴爾在實驗中發現:海蝸牛在經過十次刺激後,所形成的神經聯結要過了一百天才會再縮回去。

 

當孩子的行為不對時,要想辦法糾正,否則浪費、不懂珍惜資源的習慣一旦養成,長大就來不及了。而想改變孩子的行為,一定要先要改變他的觀念,帶他從生活中去體驗。

聯合報家庭版有個媽媽說她的女兒睡覺不關燈,整夜亮著,講也講不聽,而且不關燈的原因並非怕黑而是「懶」,她向留美的心理醫師朋友求援,對方竟然問:「關燈比較重要?還是親子關係比較重要?」還叫她放下這個小問題,不要傷害親子間的和氣。

我看了很驚訝,親子間的和氣不是靠放任縱容來維持的,要維持親子關係彼此必須有「敬」,孩子尊敬父母,父母信任孩子,兩者才可以溝通。當孩子的行為不對時,父母一定要想辦法糾正,小洞不補會變成大洞,英文也說“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很多父母誤以為現代化就是要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打成一片,其實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關心、監督和保護,是有事發生時可以找父母坦白說出來的商量溝通管道,他們不見得要和父母打成一片。孩子不聽話是現在很多父母最頭大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基本上,孩子不聽話是父母在他心目中已失去被尊敬的地位,我們只有不尊敬一個人才敢對他大小聲,不在乎一個人才會把他的話當耳邊風,不把它當一回事),但是絕對不能為了親子和氣,而放任孩子不管,對於孩子浪費的習慣,我也不認為是「小」問題,可以放下以後再說。有些事情要靠親身體驗才會銘鑄心中,現在食物、紙張各種物質浪費到處可見,我一直認為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實做,去孤兒院、老人院或偏遠地區親身體驗。如若不然,則透過大量閱讀或是戲劇產生同理心,感同身受後會有所改變。行為是大腦意念的外顯,要改變孩子的行為一定要從大腦裡做起,改變他的觀念才能改變他的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