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數位上癮     /萬玟伶(自由時報2013/05/28)




 




日前,英國媒體報導了一則年齡層最低的數位上癮症候群的新聞。患者是一位4歲的小女孩,在父母親發現試圖將女兒手中的ipad拿開,女兒便會又哭又叫、陷入極度低潮的情緒後,將女兒送醫,進行28天療程便要價72萬台幣的「數位排毒療程」(Digital Detox Programme)




 




設計「數位排毒療程」的葛雷漢醫生卻憂心地認為,與這位4歲患者年齡相仿的幼童群中,一定還有更多人有相同的成癮問題。




 




孩子對於3C產品成癮,其實該負最大責任的是家長。研究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父母會讓幼兒接觸他們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英國育兒網站問卷調查也顯示,一千多人當中有七分之一的父母承認,孩子一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

然而這個年紀的孩子一天的清醒時間約為14小時,等於花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日常時間使用3C產品,耗盡他們的腦力與注意力,導致孩子無法持續與他人有正常互動,進而無法建立社交網絡。當孩子愈漸增長,問題只會愈糟糕,不會自我改善。




因此,當孩子疑似對3C產品上癮時,請先別責備孩子,也別強硬試圖改變他的使用習慣,先想想自己是否常在孩子面前滑動手機的螢幕?帶著孩子出外遊玩時,是否也手機不離手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爸爸媽媽可要先想好該如何改變自己了!







你怎麼做    孩子就怎麼學





 





在家立下父母孩子都要遵守的使用3C產品規範,似乎是個可行的方法。家長在制定使用規範時可注意的方向有:





1.      家長必須了解自己的角色:




      當發現孩子對3C產品已有疑似上癮的現象,家長必須冷靜且負起教導責任。




      3C產品如果使用得當,其實是個絕佳的寓教於樂工具,只是大部分家長管教       的方向都只集中在避免孩子下載不當程式;家長們應該要知道的是,只要多         花些時間、耐性,3C產品也可成為引導孩子培養自制力的最佳工具!





2.      做個好模範:


 
    如果家長本身就3C產品不離手,那麼便很難對孩子解釋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長時間使用,他們卻不行。在訂下使用規範以前,家長也得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3C產品的自制力,當孩子知道這個規範是公平的,是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守的,他們對使用規範的接受度便會提高。





3.      限定使用範圍:




      在家中畫定3C產品的使用範圍,試著將範圍設在書房、客廳,可容納進行多人遊戲的地方;盡量避免設置在臥室,以免家長自己與孩子有機會在睡前使用3C產品,導致失眠等問題。設定使用範圍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將昂貴的3C設備帶到廁所、廚房等可能會損壞機器的地方,也可養成他們使用後整齊歸位、充電,方便下個使用者的好習慣,學習做個懂得為他人著想的好孩子。




4.      規定使用範圍:


      與「限定使用範圍」一樣,規定使用時間是為了有效掌握孩子的作息,讓使用3C產品的時間不多過做正事的時間,以及培養其自制能力。再者,這也是讓孩子了解「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的好時機;例如,學習時間就該專注在作業、書本上;吃飯時間,不論是在家或出外用餐,一家人就該好好團聚吃飯,干擾互動交流的3C產品禁止帶上桌。





5.      確切了解孩子目前使用的遊戲與應用程式: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近日因為特定的遊戲、應用程式,而產生易怒、焦躁的情緒時,就該立即禁止孩子使用。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禁止孩子任意下載應用程式,以及多費點心思,了解孩子日常所接觸的程式為何,盡可能在一開始做好把關,以免孩子受到不當程式的影響愈來愈大。





面對聲光效果十足,又隨手可得、方便使用的3C設備,不只孩子,甚至大人也容易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當家長願意多花些時間關注孩子,同時以自身做起,帶領孩子一同培養使用3C產品的良好習慣,不知不覺就可能影響孩子對待人事物的耐心、自制力等能力,3C產品搖身一變成為生活教育的輔助工具。家長不妨試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