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徐式教學法」,教出一家三個天才

直擊家長教育〉把學程式帶入日常生活

作者:鄭婷方 │ 攝影:賴永祥
出處:2014年10月號《遠見雜誌》 第340期 

 8月底,哈佛大學多了一位新分子生物博士。他是台灣小孩徐安祺,今年22歲,是哈佛大學年紀最小的博士,卻也是在權威科學期刊上發表最多論文的博士生。

     而大徐安祺一歲的哥哥徐安廬,早就在國際媒體上鼎鼎有名。16歲時就已經拿到華盛頓大學化學、生化、神經生物三學位,成長故事還被編進美國教科書裡。

     三年前,徐安廬將滿20歲時,卻選擇離開史丹佛大學博士班的舒適圈,開始在矽谷艱苦創業。他想用科技改變教育,但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面對募資及公司營運問題。

     他們14歲小弟徐安心,不像別人這個年紀上國中,而是在家自學的高中生,醉心程式的他,程度卻早超越一般資工系大學生。

     別人家裡有一個資優生,就已經很特別,徐家卻一口氣出了三位。這也讓徐家三兄弟的爸媽、徐宏義和羅曼如夫婦,在教養孩子過程中,漸漸摸索出一套大家都想知道的「徐式教學法」。


沒結構的學習 才是最好學習

     2012年底,為了照顧年邁的失智症父親,旅居海外的徐宏義夫婦搬回台灣。原本也該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們,卻開始東奔西跑,當起未來教育的傳教士。

     從2013年冬天開始,他們把風行海外幾千萬人的「一小時學程式」公益活動,帶進台灣。

     「國際上都在討論程式教育,那可能成為21世紀小朋友的必備技能,如果台灣一點動作也沒有,會趕不及,」羅曼如憂心忡忡,8月底到教育科技博覽會演講,9月底南下高雄跟300多位老師分享科技教育趨勢,然後到處找人介紹有沒有特別需要資訊教育的偏鄉學校。

     一天午後,羅曼如跟徐宏義來到台北市金華國小。他們給六年級生帶來一大堆有趣的玩具,那是用微型電腦系統「樹莓派」自製的電玩遊戲、電子彈珠台、還有攝影機,小朋友們興奮地一湧而上。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達電、群創 打造零碳教室,為永續扎根                節能教育從小學開始

作者:王怡棻 │ 攝影:賴永祥
出處:2014年10月號《遠見雜誌》 第340期 

扶著橘漆斑駁的把手,小心翼翼踩著一階階旋轉梯,來到新竹市民富國小零碳教室的綠屋頂。映入眼簾的是20片一字排開,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的太陽能板,以及滿地隨風搖曳的耐旱花草。走在訪客跟前,自信滿滿解說的是剛升六年級的小學生。「你看看板子下這個裝置,它可以把太陽能發的直流電轉為交流電,存在前面的蓄電池裡,」小學生指著太陽能板流利地導覽。

     「零碳教室」使用的電力都是來自再生能源,在教學過程中不會製造二氧化碳。教室全面使用LED燈具,達到省能目的,可以依天候的陰晴狀況,調整為最節約的照明模式,也能從監測系統的面板上,一目瞭然用電狀況,甚至二氧化碳排放量。堪稱是永續課程教學上最實用的「大型教具」。

     在節能減碳風潮下,零碳教室已成為新顯學。以電源設備起家的台達電,在2011年開風氣之先,在台北市萬芳國小、新竹市民富國小,與高雄市加昌國小建置了三間示範教室。主攻環境教育的群創教育基金會,也追隨台達電腳步,投入台幣千萬元,把零碳教室搬進苗栗從南到北的五所國小。新北市也積極投入,總計全台已有多達11間零碳教室。


台達電開路先鋒〉
引進教材融入本土化

     零碳教室源於2008年開始的「能源學校」計畫。當時台達電為了讓能源教育往下扎根,與威斯康辛大學史蒂芬斯角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tevens Point)合作,引進美國「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教材,並加以本土化。從一開始仰賴公司「能源志工」走入校園推廣能源教材,隨著與校方日漸熟悉,台達電開始提供諮詢服務,指導學校如何改善軟硬體設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犯錯無法避免,為何不學習「聰明犯錯」

成功者如何「愈犯錯、愈聰明     作者 / 陳芳毓 發表日期 / 2014/10/12 

記者去採訪一位成功企業家。

記者:「請問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企業家:「好的決策。」

記者:「好決策的關鍵是什麼?」

企業家:「經驗。」

記者:「那您的經驗又是從哪來的呢?」

企業家:「壞的決策。」

成功者有一個共同信仰:在創新的征途上,如果累積知識是行走,勇於犯錯就是跳躍,尤其「卓越的錯誤」更是成功的大躍進。

將「卓越」與「錯誤」連在一起,乍看格格不入,其實互為因果。在《聰明犯錯》(Brilliant Mistakes)書中,美國華頓商學院邁克技術創新中心研究主任保羅 ‧ 舒馬克(Paul J.H. Schoemaker)將錯誤分成四種(如下圖),其中「卓越型錯誤」既不用付出高昂代價,又能快速學習,才是最高效的犯錯術。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犯的是哪一種錯?卓越型錯誤有兩個元素:

(1) 錯到遠遠超過原本的預期範圍

(2) 錯誤帶來深刻的新見解,而新見解的效益遠超過犯錯的代價

問題是,人人都想得到新見解,但犯錯卻是新見解的前提,所以竅門在於採取能同時增加(1)和(2)的行動。

在佛萊明的例子中,他原本打算在長假後在實驗室招待訪客,為了展示實驗證據,刻意把培養皿擺著沒清洗。

多數科學家都會在實驗後立刻清洗器具,但大而化之的佛萊明卻不以為意。結果,他卻發現玻璃片上出現一個圈,似乎有一種真菌,把附近的細菌都消滅了—史上第一種被廣泛使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出現了。

沒人料到,翻開近代醫療史新頁的竟是一片骯髒的培養皿!

舒馬克分析,第一,佛萊明天生好奇,又對細菌研究有無比狂熱,所以對於未知事物沒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換句話說,他已經擁有犯下「卓越的錯誤」的心理狀態。

第二,發現盤尼西林6年前,佛萊明也曾因一個被鼻涕汙染的培養皿,發現人體對抗發炎的機制「溶菌酶」。也就是說,創新並非幸運偶然,而是累積一連串錯誤經驗後的靈光乍現。

所以愛迪生(Thomas Edison)才會說,「我不是失敗了700次,而是發現有700種材料不能用。」失敗5126次才發明無集塵袋吸塵器的詹姆士 ‧ 戴森(James Dyson)也同意,「如果你想發現別人還沒發現的事物,就必須用犯錯的方式來做。」

我們都有經驗,掩飾錯誤,往往會引發更大的災難,既然犯錯無法避免,那何不學習如何聰明犯錯?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