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親子橋 (1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文真的不難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文字,說自己的故事……

〈作文老師說〉

每個人都有故事    文/甘弟

    12年國教上路後,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萬惡的」作文,不僅大肆抨擊超額比序的不公,還連帶把行之有年的寫作測驗和本屆範文給貶得一文不值。然而,身為第一線補習班作文老師的我,還想要跟各位分享一些在升學制度和成績以外的故事。

    一直以來,我認為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文字,說自己的故事。但是從開班到現在,卻不斷有家長跟我說:「我的小孩生活只有讀書,哪有什麼動人的生命經驗?」不斷有老師跟我說:「現在的學生滿腦子只有電動和韓劇,肚子裡一點墨水也沒有。」不斷有學生跟我說:「我星期一到星期日都在補習、上才藝班,每天都忙得又累又無聊,哪裡有什麼故事可以寫?」

    我承認,這些反對的聲音中有一部分是事實,但是當我想把學生故事寫下時,他們向我描繪出了諸多意想不到的生命風景。

小義先問我說:「可以寫殺人嗎?」最後我便收到了他用三張稿紙寫成的保險員為搶業績而上演的謀殺劇碼,而我則把這篇文章歸咎於媒體和連續劇的慢性荼毒。小婷為自己先訂了一個題目,叫做〈回頭好嗎?〉寫的是她阿公早年外遇、拋家棄子的故事。小瑜在下筆之前,便已滔滔不絕地向我吐露她小時候學大提琴遇到的可怕音樂老師,只要一個音沒拉好,就會被老師用琴弓狠狠地敲頭,後來還碰到另一個變態的老師,會用筆頭描女同學的內衣形狀。小澂則寫出了一段發生在她國小時的集體霸凌事件,說他們全班曾經一起欺負一位可憐的轉學生,每天都把她的桌子弄得亂七八糟,還會把膠水倒進洋芋片裡面請她吃,而老師從頭到尾都沒有出面制止。還有一位小女生,一開始沒有和大家分享她想寫的故事,直到後來我才看到,原來她想寫的是15年前的921大地震,她從父母的口中得知,她家當時的災情非常慘重,媽媽倖免於難,爸爸被壓斷了一條腿,而她的兩個姐姐則雙雙罹難。

孩子真的沒有故事可以寫嗎?不,是因為大人根本不在乎,所以久而久之,孩子也覺得無所謂了,直到再也不記得了。

當我們不再關心生活中的細節和感動之後,人生又何來故事可言?當大人每天關心的是收入,而孩子每天關心的是成績,大人又怎麼會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快不快樂?孩子又怎麼會想知道爸媽年輕時的喜怒哀樂?於是大人和小孩的生命一同走向荒蕪、走向枯竭,最後,作文好得只剩下修辭,做人窮得只剩下錢。

    至少,身為一位作文老師,我很慶幸自己還可以透過作文,為孩子留下一點點只屬於他們的生命故事,而當他們有一天想要回憶的時候,不致一片虛無。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板電腦的使用相當方便,就連三歲小孩也可以用,不過這讓許多小兒科醫生和健康專心相當擔心。

由於使用平板並不需要打字和閱讀能力,所以許多嬰幼兒時期的孩童已經學習如何用平板來看電影、觀看家庭照片或是玩簡單的遊戲。加上現在許多家長忙錄,他們運用平板來安撫小孩,例如在搭車時、餐廳用餐時或是他們在家裡的餐桌吃飯的時候。

許多家長們並不因此感到愧疚,許多人還認為這些應用程式是具有教育的功能。平板電腦在2013年成為假期禮物的首選,而平板製造商像是三星等公司,都推出適合小朋友的平板,有些還具有家長可追蹤的功能。

不過有些專家提醒,並沒有任何的研究顯示看電視或是看平板電腦,能夠對小孩的教育和智能發展有助益,另一方面,玩平板的行為,反而將會降低原本可以提升腦部發展的行動,像是玩一些非電子的玩具,或是與家長間的互動。專家也認為,盯著螢幕太久時間,將會與孩童的問題行為有所關聯,並且延後了小朋友們的社會化進程。

一名西雅圖的小兒科醫生Dimitri Christakis指出,iPad在市場發行的年數不長,因此對於平板相關的研究仍舊尚未成熟。而教育相關的遊戲和應用程式,其中若是有些互動過程,將能夠有一些意義,但若是小朋友只是拿來看影片,那麼就會跟看電視一樣,將會限制小孩子的發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學童盯著螢幕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到兩個小時,不過他認為即使一個小時的時間也相當長。「對小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他說,沒有什麼事情是比社會發展還要重要。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361

 

我是母親。母親的最大夢魘是什麼呢?是當你的寶貝孩子被醫生宣稱:「很抱歉,孩子得的是罕見疾病……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五的女兒每次回南部的夫家過年都說很無聊,領完紅包就吵著要回家。我們平常住台北,跟娘家的親戚也較常接觸,她說在台北比較好,有年齡相近的表姐妹可以陪她一起玩,大伯的孩子都大學了,也聊不上話,她只能一直看電視。該怎麼讓孩子喜歡回南部過年呢?

誠如家長所言,待在北部有年齡相仿的親戚朋友可以一起玩,到了南部卻沒有較熟識且搭得上話的人,若非人情世故,即便是大人也會不太想要待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因此,如何讓孩子能夠開始與南部的親戚朋友關係活絡,將是除了領紅包之外,會讓孩子喜歡回南部過年的重要關鍵!以下幾個建議供家長參考。

 

一、陪同孩子共同一起與陌生的親友互動。單獨與陌生的親友互動對孩子而言或許困難;同樣的,親友們有時也不太曉得什麼樣的話題是我們孩子感興趣的,要開展對話也不得其所。因此可以在一開始陪同孩子一起與陌生親友互動,製造共同話題的機會,為雙方的互動破冰。

 

二、設計人際任務,創造互動機會。在回南部前與孩子約定好「人際任務」,幫特定的親戚朋友做某件特定的事情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例如幫爺爺搥背、陪奶奶去買菜;或者是要孩子調查特定親戚朋友的某些資訊,例如生日、興趣等。為了讓孩子有成功經驗,可先讓任務單純地由一到兩位特定的對象開始,且任務僅設定一到兩項即可;達成任務後,可給予孩子一項與難度相稱的獎勵,以增進孩子願意做的動機。隨著孩子與特定親友關係逐漸熱絡起來,則可逐步減少獎勵,因為享受人際和諧、愉悅的氣氛,本身就是一大樂事。

三、善用能夠創造共同話題、互動的工具。在過去的新年時光,很多家庭會以玩撲克牌、打麻將等來做為共同娛樂的活動,由此提供了彼此對話的素材。近年來俗稱「桌遊」的「桌上遊戲(Board Game)」熱潮席捲台灣,例如疊疊樂、大富翁(除了這幾個比較耳熟能詳的遊戲,其實還有許多非常好玩的桌遊),不妨可以挑選趣味、規則簡單的,特別是需要合力完成任務的桌遊,讓大家能夠一同參與,一同享受家庭聚會的美好時光。(何采諭 臨床心理師、兒童繪本作家)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子已經五年級了,不論在課業上或生活自理上,都沒有學習動機,也沒有主動完成的想法,凡事都得靠別人一直提醒才會慢吞吞的做,不在乎結果。我們該怎麼幫他?

所謂的長大,不能只是生理上的長大;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的成熟。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表示:實力永遠意味著「責任」和「危險」。所以要讓孩子擁有更多實力,我們就得先學習「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而後才能讓孩子「做最棒的自己」,具備克服(而非逃避)危險的能力。然而要如何培植起呢?

 

1.放心放手讓孩子犯錯: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孩子走冤枉路,因此在能力可及的範圍裡,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提點與教導。但孩子少了摸索的冤枉路,看起來好像走到「有效成長」的捷徑,但這些被耳提面命的「正確」,讓孩子開始不相信自己、不敢做自己、不敢想、不敢嘗試、不敢犯錯,他自然也會對責任無感,對未來沒有動機。

 

2.適度讓孩子承擔真實結果:舉例來說,如果孩子不小心把東西弄壞了怎麼辦?我們可以不斥責孩子、不過度反應(如打罵孩子),但我們更需要帶孩子看到「可以怎麼承擔東西弄壞的責任」。像是可以讓他試著修修看、或是讓他自己提出負責的替代方案等。由生活小處做起,將能從根本培植孩子勇於負責的能力。

 

3.找出優勢天賦:孩子一定擁有很好的能力與潛質,卻不曉得自己該往哪裡前進。建議爸爸媽媽可以觀察看看,孩子喜愛、感興趣的人物、卡通、遊戲方式、興趣是什麼?通常會讓孩子感覺快樂的事物背後,都有孩子的資質。找出孩子的天賦領域,再引導孩子在過程中努力、為自己設定目標、為自己嘗試、負責。以笛飛兒經驗,孩子在優勢開發之後,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也會漸漸積極認真,最後做到真正的自主負責。(笛飛兒EQ教育)



笛飛兒EQ教育提醒您:每位孩子都是獨特的,本身的個性與遭遇的問題都不相同,上述教養建議,主要在回應這位家長對孩子狀態的描述,可能無法適用所有狀況。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陽補習班教育月刊12月份

別對孩子講負面話!

文/洪蘭,本文摘自《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信誼出版

 

坐捷運途中,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小男孩上車。小兄弟蹦蹦跳跳,一個坐媽媽左邊,一個坐右邊;一路敘敘叨叨要媽媽注意他,問媽媽可不可以換位置、要媽媽看他今天在學校畫的畫,媽媽不知道是太累了還是心情不佳,一直不予理會,偶而冒出一句:「唉呀!你煩死了」。最後小孩感覺無聊,問媽媽「我可不可以看書?」媽媽回答說:「可以啊!你眼睛瞎掉是自己的事。」

  雖然以第三者的眼光來看很不以為然,但這卻是中國人慣有的回應方式。我們似乎不知道怎樣中性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許是不知道怎樣要求、引導孩子產生正面的行為,卻一再訓斥孩子這裡不對、那裡不好。另外,有一些情緒或期待的時候,我們常認為是對方的責任,對方應該要來符合我的標準,如果別人的行為或言語沒有達到我們預期表現,就發出怨言或各樣狠毒的話。

 

  冷靜下來思考,這些話本身真的沒什麼意義。不能達到責罵應有的效果,只宣洩了父母的情緒,但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安全的愛和自己的沒價值。當孩子長大到已經可以理解事情的道理,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告訴孩子行為表現的標準?為什麼不能為他分析我們判斷的理由?還有,不同選擇、不同行為的後果是什麼?我相信很多父母不是不願意教,而是不知道如何完整的教導。但是當發現自己無法教好孩子,就用負面話來表達自己的挫折與無力感。孩子何辜?

  也許,我們的憤怒來自於對自己生氣;我們對孩子的不接納,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接納;不能容忍不完美,不能容忍有任何事物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不能容許別人看自己教養孩子不成功。放輕鬆一點吧!孩子的行為如何,雖然與父母的遺傳、教養方式相關,但還有許多後天的因素,如環境與重大事件的影響呢!何必把您的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

  不管您多麼恨鐵不成鋼,無論如何請勒住您的舌頭吧!不要讓一時衝出口的負面話語,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親子關係。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陽補習班教育月刊

別再放任孩子浪費了 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

※洪蘭語錄:大腦幫你記住壞習慣

最近神經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知道:記憶是來自神經元的改變,習慣化的記憶是直接儲存在神經元的突觸上(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空隙)。

所以壞習慣養成後很難戒掉,因為習慣化的神經元是神經通路的一分子,一旦迴路形成,要很久沒有刺激(不再重複那項行為),神經突觸的聯結才會縮回。

前年拿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肯戴爾在實驗中發現:海蝸牛在經過十次刺激後,所形成的神經聯結要過了一百天才會再縮回去。

 

當孩子的行為不對時,要想辦法糾正,否則浪費、不懂珍惜資源的習慣一旦養成,長大就來不及了。而想改變孩子的行為,一定要先要改變他的觀念,帶他從生活中去體驗。

聯合報家庭版有個媽媽說她的女兒睡覺不關燈,整夜亮著,講也講不聽,而且不關燈的原因並非怕黑而是「懶」,她向留美的心理醫師朋友求援,對方竟然問:「關燈比較重要?還是親子關係比較重要?」還叫她放下這個小問題,不要傷害親子間的和氣。

我看了很驚訝,親子間的和氣不是靠放任縱容來維持的,要維持親子關係彼此必須有「敬」,孩子尊敬父母,父母信任孩子,兩者才可以溝通。當孩子的行為不對時,父母一定要想辦法糾正,小洞不補會變成大洞,英文也說“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很多父母誤以為現代化就是要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打成一片,其實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關心、監督和保護,是有事發生時可以找父母坦白說出來的商量溝通管道,他們不見得要和父母打成一片。孩子不聽話是現在很多父母最頭大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基本上,孩子不聽話是父母在他心目中已失去被尊敬的地位,我們只有不尊敬一個人才敢對他大小聲,不在乎一個人才會把他的話當耳邊風,不把它當一回事),但是絕對不能為了親子和氣,而放任孩子不管,對於孩子浪費的習慣,我也不認為是「小」問題,可以放下以後再說。有些事情要靠親身體驗才會銘鑄心中,現在食物、紙張各種物質浪費到處可見,我一直認為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實做,去孤兒院、老人院或偏遠地區親身體驗。如若不然,則透過大量閱讀或是戲劇產生同理心,感同身受後會有所改變。行為是大腦意念的外顯,要改變孩子的行為一定要從大腦裡做起,改變他的觀念才能改變他的行為。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生學寫程式 想像力令人驚豔

美國「一小時學程式」熱潮延燒全球

作者:鄭婷方 │ 攝影:賴永祥
出處:2014年10月號《遠見雜誌》 第340期

「老師,你看我畫的哈利波特跟山妖……,」一個週五傍晚在台北萬華區一戶民宅的地下室,不時傳來小學一年級孩童的笑語。他們先畫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壞蛋形象,再用圖形化程式軟體Scratch自製遊戲,讓英雄跟壞蛋對打,「玩」程式玩得不亦樂乎。

     擔任程式老師、台大物理大三學生蔡雨錡跟這群不到10歲的孩子互動時,最驚訝的就是,這些本來大學生才學的程式語言,小朋友學起來完全不害怕,而且沒有進入障礙!


英國5歲小童 就要學寫程式

     其實,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早在20年前就曾大力推崇:「每個人都要學程式、要懂電腦語言,因為那教你如何思考。」

     沒想到20年後的今天,學習程式真的成為全球趨勢,不再只是少數專業人士的事了。

     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是全球第一個讓小學生學寫程式的國家,英國則把今年定為「程式元年」,小朋友從5歲起開始學程式,南韓也準備跟進,要把軟體教育納入中學課程。

     最近,比爾蓋茲和臉書創辦人祖克伯都分享,學習程式對生涯愈產生重大影響,自掏腰包千萬美元推廣程式教育;甚至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拍了影片背書:「別只是買個新的電玩遊戲,你該親自做一個;別只下載最新App,你該動手設計一個!」

     台大電機副教授、MOOC計畫執行長葉丙成,更在臉書分享,他送給自己小學四年級兒子的生日禮物不是玩具,而是一堂台大資工系教授開的線上自學程式設計課,「未來四、五年內,程式設計將成為大家的共同技能。」

     去年底,從美國流行起來的「一小時學程式」活動,才短短幾個月已經燃燒到世界各地,目前更已經有超過4000萬名學童參與,遠遠超出預想。


金華國小學生 都要上資訊課

     台北市金華國小,正是全台灣唯一一家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一共42個班級,都響應「一小時學程式」的學校。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創「徐式教學法」,教出一家三個天才

直擊家長教育〉把學程式帶入日常生活

作者:鄭婷方 │ 攝影:賴永祥
出處:2014年10月號《遠見雜誌》 第340期 

 8月底,哈佛大學多了一位新分子生物博士。他是台灣小孩徐安祺,今年22歲,是哈佛大學年紀最小的博士,卻也是在權威科學期刊上發表最多論文的博士生。

     而大徐安祺一歲的哥哥徐安廬,早就在國際媒體上鼎鼎有名。16歲時就已經拿到華盛頓大學化學、生化、神經生物三學位,成長故事還被編進美國教科書裡。

     三年前,徐安廬將滿20歲時,卻選擇離開史丹佛大學博士班的舒適圈,開始在矽谷艱苦創業。他想用科技改變教育,但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面對募資及公司營運問題。

     他們14歲小弟徐安心,不像別人這個年紀上國中,而是在家自學的高中生,醉心程式的他,程度卻早超越一般資工系大學生。

     別人家裡有一個資優生,就已經很特別,徐家卻一口氣出了三位。這也讓徐家三兄弟的爸媽、徐宏義和羅曼如夫婦,在教養孩子過程中,漸漸摸索出一套大家都想知道的「徐式教學法」。


沒結構的學習 才是最好學習

     2012年底,為了照顧年邁的失智症父親,旅居海外的徐宏義夫婦搬回台灣。原本也該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們,卻開始東奔西跑,當起未來教育的傳教士。

     從2013年冬天開始,他們把風行海外幾千萬人的「一小時學程式」公益活動,帶進台灣。

     「國際上都在討論程式教育,那可能成為21世紀小朋友的必備技能,如果台灣一點動作也沒有,會趕不及,」羅曼如憂心忡忡,8月底到教育科技博覽會演講,9月底南下高雄跟300多位老師分享科技教育趨勢,然後到處找人介紹有沒有特別需要資訊教育的偏鄉學校。

     一天午後,羅曼如跟徐宏義來到台北市金華國小。他們給六年級生帶來一大堆有趣的玩具,那是用微型電腦系統「樹莓派」自製的電玩遊戲、電子彈珠台、還有攝影機,小朋友們興奮地一湧而上。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犯錯無法避免,為何不學習「聰明犯錯」

成功者如何「愈犯錯、愈聰明     作者 / 陳芳毓 發表日期 / 2014/10/12 

記者去採訪一位成功企業家。

記者:「請問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企業家:「好的決策。」

記者:「好決策的關鍵是什麼?」

企業家:「經驗。」

記者:「那您的經驗又是從哪來的呢?」

企業家:「壞的決策。」

成功者有一個共同信仰:在創新的征途上,如果累積知識是行走,勇於犯錯就是跳躍,尤其「卓越的錯誤」更是成功的大躍進。

將「卓越」與「錯誤」連在一起,乍看格格不入,其實互為因果。在《聰明犯錯》(Brilliant Mistakes)書中,美國華頓商學院邁克技術創新中心研究主任保羅 ‧ 舒馬克(Paul J.H. Schoemaker)將錯誤分成四種(如下圖),其中「卓越型錯誤」既不用付出高昂代價,又能快速學習,才是最高效的犯錯術。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犯的是哪一種錯?卓越型錯誤有兩個元素:

(1) 錯到遠遠超過原本的預期範圍

(2) 錯誤帶來深刻的新見解,而新見解的效益遠超過犯錯的代價

問題是,人人都想得到新見解,但犯錯卻是新見解的前提,所以竅門在於採取能同時增加(1)和(2)的行動。

在佛萊明的例子中,他原本打算在長假後在實驗室招待訪客,為了展示實驗證據,刻意把培養皿擺著沒清洗。

多數科學家都會在實驗後立刻清洗器具,但大而化之的佛萊明卻不以為意。結果,他卻發現玻璃片上出現一個圈,似乎有一種真菌,把附近的細菌都消滅了—史上第一種被廣泛使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出現了。

沒人料到,翻開近代醫療史新頁的竟是一片骯髒的培養皿!

舒馬克分析,第一,佛萊明天生好奇,又對細菌研究有無比狂熱,所以對於未知事物沒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換句話說,他已經擁有犯下「卓越的錯誤」的心理狀態。

第二,發現盤尼西林6年前,佛萊明也曾因一個被鼻涕汙染的培養皿,發現人體對抗發炎的機制「溶菌酶」。也就是說,創新並非幸運偶然,而是累積一連串錯誤經驗後的靈光乍現。

所以愛迪生(Thomas Edison)才會說,「我不是失敗了700次,而是發現有700種材料不能用。」失敗5126次才發明無集塵袋吸塵器的詹姆士 ‧ 戴森(James Dyson)也同意,「如果你想發現別人還沒發現的事物,就必須用犯錯的方式來做。」

我們都有經驗,掩飾錯誤,往往會引發更大的災難,既然犯錯無法避免,那何不學習如何聰明犯錯?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陽補習班教育月刊9月份

愛一個孩子,有錯嗎?--2

ƒ轉載親子天下雜誌‚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去年出版《晚熟世代》,也點出了台灣年輕世代的茫然、憤怒及晚熟。他總結其原因,主要仍歸因「父母寵溺過度」、「又干預過度」。當一個孩子自小犯錯,父母急著當他的保護傘,擋在前面;這樣的孩子等同缺少了「挫折」的歷練,少了「成熟的存摺」、「負責的積蓄」

我自己沒有孩子,但的確看到許多與我同年齡、深深懊悔的父母,至今仍在不時回首過往:「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話我該說而沒有說?」「多麼希望我們的孩子還在童年,一切可以重來。」

「愛一個孩子,有錯嗎?」這八個字,對我相似年齡的父母,有若刀割般的煎熬。他們成長於被自己的父母過度責罵管教的年代、學校吊起來打,家裡抽鞭子揍……,即便如此,他們仍深深記得父母為維持一個家的溫飽,日夜辛勞,黑髮成灰。

於是他們把一生所得、一生欠缺,毫不猶豫全交付給自己親生的下一代。自童年起,孩子有父母小時候吃不起的青蘋果、電視看得到卻永遠買不起的樂高、穿不起的舶來品……。孩子犯錯,別說捨不得打,連罵都心疼。

滿滿的物質,代表滿滿的愛,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錯誤地以為填滿幼兒的房間即是一切。他們相信,把自己童年錯過的給孩子,孩子長大後,會更好。

「我們錯了!」這一代的父母,流著眼淚,普遍追悔地認錯。

「愛一個孩子,有錯嗎?」

我不認為答案是一方的。如果父母的溺愛教育有錯,那也是來自「愛」的出發點。愛的方式,或許有錯;愛,從來不是錯。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陽補習班教育月刊8月份

愛一個孩子,有錯嗎?--1

ƒ轉載親子天下雜誌‚

這一切的發展,非任何人所能想像。許多父母回首自己二、三十年前,如何看著剛出生的孩子,想像他或她長大後可以擁有更美好人生的雀躍,如今只能一聲嘆息,然後想辦法讓疼痛慢慢逝去。

嚴長壽的新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對現代父母的教育方式提出反省。「當我們爭取到經濟狀況的穩定,卻開始縱容下一代,只要求他們讀書,剝奪了他們應該要為社會、為自己負責的能力。我們以自己的經濟實力,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成功經驗來走,卻壓制了他們開啟天賦、探索自我、服務人群的能力。在我們的保護傘下,他們失去了自主能力;在我們自以為善意打造的溫床中,他們失去了危機意識,更在我們一再寵溺愛護下,失去了面對挑戰的勇氣。

嚴長壽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他的為人、奉獻、價值觀、人生選擇、一生永不放棄的一些堅持,令人敬佩。他語重心長道出了這一代父母教養子女的錯誤。他鼓勵父母們,不要再「呵護」孩子,也客氣地評論若干媒體「台灣到新加坡當基層勞動力」的報導。

嚴先生主張,「讓孩子有機會到異鄉歷練,甚至吃點苦頭,並不是壞事」、「到新加坡能夠看到年紀差不多的其他國家年輕人,發現他們具備多種語言能力,既能吃苦,又有紀律。台灣年輕人就會馬上被逼著走出舒適區,面對全球化世界的競爭力」。讓孩子們提早「勇敢認清世界現實」、「練習從底層往上看,往左右看」。

文章標籤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文/洪蘭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

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

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

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

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

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

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

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

大腦是用進廢退,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視覺皮質被觸覺徵召過去用了。

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說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種下去了,不要時時挖起來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文章標籤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孩子教育學習的關鍵時間點(摘錄自網路)

在孩子兩、三歲到五、六歲這段時間,是孩子創造力的開始,也是孩子觀察、學習的重要時刻,他對形體的描繪會越來越精確,但是抽象思考還是非常困難,孩子不會有太多的「記憶」,所以我們不要逼孩子去做他沒有辦法記憶的事情,反倒是要鼓勵他發揮創意,即使發揮完就算了,他還是會有自然的累積。

 再大一點,孩子就會開始學習思考,然後行動。例如孩子到了五、六歲,會開始喜歡下棋、玩撲克牌,因為那些東西都可以讓他有一些思考,這是他剛剛發展出的「具體化事物關係進而建立策略」的能力,這時候,父母應該配合他的成長,讓孩子盡情發揮,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在國小的這段學齡期間,孩子會很願意讀書,因為他們開始有想去研究出一個什麼,或是成就一個什麼,想要獲得績效的動機和衝動,如果孩子在這個年紀不想讀書、看書,那一定是前面階段出了問題,他沒有被鼓勵、刺激,也沒有機會探索,就培養不出這種「勤奮」工作的動機。這種「勤奮」是累積下來的,是經過他不斷探索之後,發現世界蠻有趣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學了會有成就,就會勤奮探索。

 另外,這時候的孩子,其實開始可以寫「我的志願」這種題目了,而他會開始從身邊的人寫起,因為他開始模仿,開始認同,當他寫我的志願是要當挑磚工人時,千萬不要說他不長進;孩子一下子要當水泥工,一下子要當台灣之子時,也不要說孩子見異思遷。這個時期,如果父母想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認識世界,就要開始幫孩子創造「認識可能認同的對象」的機會。例如給孩子更多的書可以讀,讓他在書中找到認同;或陪孩子看電影,告訴他電影中的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或是到郊外走走;鼓勵孩子做家事;到左鄰右舍串門子時跟孩子講很多社區人物的故事,都會幫助孩子開拓視野。

文章標籤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7 Thu 2014 20:51
  • 置頂 練字

近年來日本韓國,甚至一些歐美國家都在研習書法藝術,寫字和練功一樣,需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練習。小時候父母總說寫字要心正氣和,練字就是鍛鍊心性,學書法首重樹立骨氣。也常說「字如其人」,看一個人的字,就大略知道他的個性。這幾年大家都在談教養,雖然書法和個人品格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練字多少也可以訓練孩子的定性、耐性及專注力,這對孩子心性的陶冶、氣質的培養和做學問,乃至做事的態度,都有助益。

文章標籤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富也信奉的育兒學~讓他們吃苦

摘錄自<親子天下>

鮮花舖路、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承受不了挫折;寧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累的父母,造就了吃不了苦、受不了氣、不願承擔、唯我獨尊的下一代。而吃苦教育,卻是美國首富巴菲特、香港首富李嘉誠和台灣前首富王永慶共同信奉的育兒學。

有一次,香港首富李嘉誠被大陸企業家問到:「您有兩個兒子,我也有兩個。您是怎麼教養他們的?」李嘉誠的回答是:「讓他們吃苦。」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到美國念書期間,李嘉誠只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費。現在人稱「小巨人」的李澤楷,曾經在麥當勞賣過漢堡,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一次背高爾夫球袋時弄傷肩膀,現在都還會發作。

台灣前首富王永慶,教養子女的方式比李嘉誠還嚴,王家子女海外求學,生活費更少,每個人都必需打工養活自己。

聯華神通集團的苗豐強,嘉新水泥的張安平,也都有說不完的、年輕時被父親要求在海外打工的故事。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在女兒成露茜的畢業紀念冊上,更是寫下「吃苦努力,一切靠自己」的期許,因為「父母兄弟姊妹只能鼓勵你向上,無法保證你成功。」

美國首富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也不靠父親,在樂壇闖出名號,成為艾美獎得主,還出了一本書,感謝父親不把財富留給他們。

書中,彼得.巴菲特說,父親不留財產給子女,是一項「無價之寶」。「我從來沒有一分一秒,想要用我自力更生所學到的一切,來換我父親的財富,」他在書中寫著,「不拿父親的錢,才是建立自我和持久自信的唯一方式。」

十九世紀俄國文豪屠格涅夫曾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

就讓他們吃苦!

文章標籤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崇棠女兒讀國中時,當時學校流行蒐集凱蒂貓玩偶。有一天,施夫人與朋友在台北街頭看到一家專賣店,朋友望了店裡失望的說:「我家小朋友全都有了,不知道還要買哪隻?」而施 太太看到這些凱蒂貓,「當時,我就心想如果我女兒有其中一隻,一定非常開心。」但她終究沒買,因為如果房間都是滿地玩具,小孩會因為擁有太多,而剝奪他們很多期望的樂趣。 
    然而,要小孩做到惜物不浪費,口頭說一千遍不如一個施家傳統的「匱乏」哲學。 
三個小孩念小學時,每天零用錢只有十元,買一個菠蘿麵包剛剛好,不會給多餘的錢。而給零錢的過程中,施太太還會有附帶條件:「零用錢一個月沒來領就沒了。」當時,小孩最開心的事,是可以存錢買一本漫畫書。 
    這些規定都是為了讓他們懂得錢與物品不是想要就有,必須自己在省吃儉用中才能取得。「不管家境如何,但良好的勤儉習慣不能忘。」  太太說。
 
文章標籤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日本、韓國,甚至一些歐美國家都在研習書法藝術,寫字和練功一樣,需要鍥
而不舍、持之以恆的練習。小時候父母總說寫字要心正氣和,練字就是鍛鍊心性,學
書法首重樹立骨氣。也常說「字如其人」,看一個人的字,就大略知道他的個性。這幾
年大家都在談教養,雖然書法和個人品格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練字多少也可以訓練
孩子的定性、耐性及專注力,這對孩子心性的陶冶、氣質的培養和做學問,乃至做事
的態度,都有助益。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恰如其分的期待

摘錄自《EQ家庭教出好情緒,父母必修的四堂課》

教育學家李維斯寫了一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動物學校》,部分內容如下:「從前,動物們決定要好好做些事以因應時代改變的挑戰,因此,牠們成立了一所學校,設計了一套包含跑步、攀爬、游泳及飛翔四個科目的課程。為了便於管理,所有的動物都必修這四個科目。

在跑步課上,兔子原本是班上第一名,但因為游泳常常需要補救學習,因而跑步方面的良好表現也無法維持下去。松鼠攀爬的表現優異,但在飛翔課上卻倍感挫折,因為老師規定牠只能從地上起飛,而不能由樹梢飛下來。結果,松鼠因為過度練習而生病了,牠的攀爬只拿到『丙』,跑步甚至只拿到『丁』……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共同的期待,但是,每個孩子都能成龍成鳳嗎?或者,只有成為龍鳳才值得期待嗎?

只要期待對了,孩子從來不會讓父母失望。

以學樂器為例。如果父母在意的不是孩子的表現,而是希望以學樂器為媒介,讓孩子與藝術更親近並擁有一個抒發情緒的才能,那麼對於音準不好的孩子來說,打擊樂等不需要靠音準來及時調整演奏的樂器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或者,如果孩子依然覺得小提琴是他喜歡的,父母可以和老師取得共識, 只要孩子樂在其中,不需和原來天分不同的孩子比較或一直追趕進度,那麼即使孩子成不了音樂家,也可以從中獲益,更不必為了學習樂器付出親子衝突與自信低落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音樂並非接近藝術的唯一途徑。我看過一些喜歡美勞也頗有天分的孩子,只為了彌補父母童年的渴望與憧憬,被強迫放棄美勞,選擇自己非常不在行的樂器,結果弄得全盤皆輸,付出的代價實在不小。

許多孩子都曾經對父母說過:「爸爸媽媽!如果學鋼琴這麼重要這麼好,你們為什麼不自己學呢?」這話的確值得父母深思。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壞」孩子的幕後推手(轉載親子天下)

在台灣花蓮的車站,人聲鼎沸中,一句清楚卻不柔軟的童音,直搗我的耳朵:「爸比,你很討厭,你真沒有用啦!」那個男人,在離我不遠的幾呎,嘆嘆氣;我卻不忍心抬頭看他,因為他一定覺得很丟臉。

 

在美國離家不算太遠的玩具反斗城,我和兒子排隊等著結帳,前面一個大約十歲的小男孩,正在那東翻翻、西摸摸店家的陳列物。男孩的父親順口請他別亂動東西,他轉過頭來就對父親說:「你閉嘴(Shut up)!」原本預料那個爸爸會大發雷霆,管教一番;但他也只是摸摸鼻子,一句話也不說。

 

一個人在中國青島的車站等高鐵,正忍受著燠熱,一句話卻像冰冷的冰柱,從後方清清楚楚的傳來一陣寒意:「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我忍不住用眼角看了看那個滿頭大汗的媽媽,和她伺候著的太上皇。

從台灣新竹演講完,與朋友跳上計程車,那個明眼的司機從我們的簡單對談,就嗅出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他語重心長的以台語問我們:「每個小孩小的時候都還好啦,都還會聽話;但等他到了青少年後,就管不了,愈變愈壞了。這是怎樣啦?」我和朋友兩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應他。因為我們兩個人的家裡都有青少年,他們雖然有著青少年的不穩定「荷爾蒙」,但都沒有愈來愈壞。

幼兒說話傷人──因為大人生氣就用罵的

 

上述那些罵爸媽、把爸媽當佣人的幼兒,以及愈變愈壞的青少年,他們並不是一出生就成為那個樣子的。是他們身處的環境,養成了他們不尊重他人、口出傷害語的「習慣」;是成人不知不覺中,日積月累,允許孩子養成了那自我中心的態度和出口傷人的習慣。

 

幼兒會對成人口出傷害語「你沒用啦」、「我討厭你」,那是他學來表達生氣的方式和用語。從他生活環境中成人的行為裡,學會了生氣就以「罵」的方式來表達;從成人的嘴裡,學會了生氣就以「傷害語」的方式來對應。

 

 

 

「你沒用啦」這句話,應該是孩子從爸爸或媽媽嘴裡聽到的吧!當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有一方常在幼兒面前以這種語言數落另一方時,孩子也敞開他的學習頻道,同時在學習「這是生氣的方法」、「那是生氣時可以說的話」。

 

幼兒的學習,像台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照單全收,因為他的人生才剛開店,需要庫存。成人提供的庫存是良善的溝通模式,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溝通;提供的庫存是傷害、攻擊性的語言,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以那樣的語言來應對進退。

 

幼兒不尊重人──因為大人凡事以孩子為中心

 

 

 

幼兒會對成人極盡所能的要求:「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那是他養成的、凡事要以他為中心點的生活態度和用語。從他生活環境中成人不斷替孩子做、替孩子想的行為裡,孩子學會了他自己的需要是宇宙的中心點;從成人不斷道歉的嘴裡,學會了成人沒達到要求,就以「那是大人的錯」的思考模式來解釋。

「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這句話,應該也是孩子從成人嘴裡不斷的聽到類似「好啦,我已經儘量快點了。」所得到的結論吧!當成人以無謂的犧牲奉獻,替孩子做一切的事時,孩子也敞開他的學習頻道,同時在學習「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的需要要靠他人來滿足」。

幼兒對自我的認知,像台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從生活環境中成人的眼裡看見、認識他自己。因為幼兒還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有什麼能力?他需要一塊一塊的、像拼圖一樣,拼出自我形象、自信及自尊。

那麼,成人該如何做呢?其實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讓幼兒養成等待的習慣、替他人考慮的習慣。比如說,你正手忙腳亂的在炒菜,但孩子要你立即找他的玩具;你可能拗不過他的哭鬧,也就不情不願的放下鍋鏟,皺個眉急急忙忙的先幫他找。你的這個習慣,可能會讓孩子學會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和習慣。

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轉過身心平氣和的對幼兒說:「我炒完這盤菜後,再幫你找,請你先等一下。」儘管孩子對於他的需要被延宕,並不開心;但這是我們成人所能提供的良善機會教育,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尊重成人的需要。等你炒完菜後,幫孩子找到玩具,別忘了補一句:「謝謝你等媽媽!」


 

讓孩子知道,他的等待,是種尊重的行為;他的等待,是個正向的選擇。

在關愛的環境中,孩子學會了關愛;在尊重的環境中,孩子學會了尊重。這個流傳已久的教養方針,是不會退流行的。沒有壞孩子,只有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的我和你……

 

重陽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